"Let go of the stress, and invite positivity to flow freely."

自由工作者真相:收入與時間自由的現實與心理拉鋸戰

成為自由工作者一年多了,我最深的體悟是:這條路跟創業一樣,一人身兼多職,甚至煩惱比到公司上班更多,但我正在靠近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

很多人以為自由工作代表著「時間自由=不用上班、不用煩惱、想做什麼就做什麼」,時間自由確實非常吸引人,也是最喜歡的一部份,我可以選擇幾點起床、不用打卡在辦公桌前「被出席」、不用服從公司制度,可以安排平日出遊與多一些時間照顧家人。即使有很多的彈性,然而腦袋卻無法真正自由…

自由工作者是什麼?

自由工作者(Freelancer),是指不受單一公司聘僱、以專案或任務為單位接案工作的工作者,以某種專業技能接案取得收入,如設計、行銷、企劃案/補助案、專業顧問、教學等,透過平台、口碑或主動開發客戶獲得收入。而我的最特別,是財務記帳和工廠驗貨櫃!

自由工作者的最大特徵是時間的自主性,工作場所則依工作內容分為親自到案場工作或是全遠端的遠距工作,若同時經營多重職涯,也可以稱之斜槓,我自己屬於多重職涯的方式創造收入。不過,自由不代表無壓力,接案不穩定、收入波動、時間管理與自我紀律,都是這條路上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。選擇自由工作者的生活方式,代表你選擇了一種更主動、也更需要自我管理的人生節奏。

延伸閱讀:「該轉職嗎?」是逃避還是Reset?給徬徨的你,釐清「下一步」的思考指南

自由工作者迷思:去咖啡廳工作好浪漫

那時候的我,正熱衷於潛水,總是羨慕那些「海人」的生活—每天睜開眼就能看到湛藍的海,工作的背景音樂是海浪一波波拍打岸邊的聲音。中午如果累了,就在陽光灑進來的民宿裡打個盹;下午移動到一間網美咖啡廳,一邊喝冰拿鐵、一邊打字工作,舒服又有成就感。

想像一下,這樣的日子,誰不嚮往?

有些人喜歡旅遊,他們的夢想就是每個月住在不同的城市—台南一個月、花蓮一個月、甚至飛去清邁或京都。早上在當地早餐店吃一份蛋餅或一碗米線,下午踩著拖鞋回到小屋繼續工作,晚上去夜市尋找在地晚餐或小酒吧小酌一杯。

這就是很多人心中的自由工作:

不被辦公室綁住、沒有打卡機束縛、生活和工作的界線模糊卻自在。
數位游牧,不管是在台灣還是國外,都代表著一種渴望—想離開熟悉的家,去過一種「我選擇的生活」。

想像一下在異地生活,不只要負擔房租、機票、交通,還有一間間美到不行的咖啡廳消費。如果落腳的是歐美,成本更是驚人。一個月下來,住宿想省錢,只能選擇背包客棧。雖然現在很多背包客棧環境不錯、還有共用工作空間,但對I人來說,偶爾還是會想有自己的空間。想住單人房?那就得多掏點錢。所以,許多數位游牧者選擇泰國、越南、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作為居住地,生活費低、食物好吃,CP值超高。

你可能會說:「那不用游牧了啦! 在國內游牧不好嗎?!」

其實也是一種選擇。台灣各地有超多風格咖啡廳,每天換一家,是挺浪漫的生活~
只是,浪漫有時也要面對現實—我住台中習慣開車,但每次開車去咖啡廳光找車位就花掉半小時。工作四小時,市中心停車費以60元/時計算,再加上一杯咖啡120~160元不等,每次「咖啡廳工作日」的成本就是350元起跳。

所以後來我學乖了:想去咖啡廳工作? 搭大眾運輸或騎機車吧!這樣的小確幸,一週一次就好,才能把浪漫過得長久。😁

自由工作者

時間自由意味著…

時間彈性是自由工作的最大魅力,但也最考驗自律!

過去在體制內工作的時候,生活像是一個被預設好的框架:幾點出門、幾點回家,每天重複同樣的節奏。每個晚上都捨不得睡覺,因為覺得終於屬於自己;但隔天一早,又總是難以起床,拖著疲憊的身體出門。

現在的生活不一樣了——我可以自己決定何時睡覺、何時起床。早晨不用趕打卡,可以慢慢醒來,悠閒吃完早餐,再開始一天的工作。下午有空,就陪家人在家運動、去健身房流汗,或跟老公一起出席活動,時間運用非常彈性。對熱愛旅行的我來說,這種自由更是寶貴——看到便宜的機票,立刻訂票、立刻出發,來一趟三天兩夜的快閃之旅。這些,在過去的生活裡幾乎是不可能的奢望。

當然,自由不是懶散。

曾經,我也走過失控時期:半夜2. 3點才睡,隔天中午才醒。早上需要早起的日子,整天都像沒電;久而久之,身體狀態變差,精神渙散、渾身無力,整天只想耍廢。雖然沒有人盯我進度,我還是會替自己設定時程,主動和雇主協調時限、完成工作。但我也意識到,混亂的作息不是長久之計—於是開始規定自己晚上10點前結束工作,12點前上床睡覺,隔天盡量在9:30前起床,讓生活逐漸回到可控的節奏。

自由工作的第一年,我在「正常」與「混亂」之間反覆拉扯,也慢慢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節奏。過程其實挺孤單的,特別是當我發現自己做不到那些成功人士的標準早晨—6點起床、冥想、瑜伽、吃早餐,再精神飽滿地開始一天時,一直覺得自己很廢、很後悔。但後來我接觸了更多人,也學習了身心靈的知識,才明白: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節奏與生理時鐘。每個人都應順應自己的身體需求,加上一點自律,就足以完成該做的事。

這段自由工作的旅程,其實同時也是一段探索身體節奏、認識自己的過程。

自由接案收入?

我擁有12年的公司財務工作經驗,過去一年主要的收入來自財務相關工作,如記帳、驗貨櫃、政府補助案核銷,除了記帳外,其餘收入皆為浮動,依雇主每月訂單需求而有起伏,月收入落在2-5萬中間。斜槓收入來自自然療癒課程,這是一項新的職業,去年開始授課,從社群影片、文章撰寫、網站建置到廣告投放,皆由我一手包辦,堪稱創業。因此,2024年是我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第一年,同時也是投入大量資金的起始年(包括證照課程、行銷課程、網站建置與廣告費用等)。

說實話,並非每天如社群媒體所描繪的那樣「工作與生活完美平衡」。當接案量較少的月份,空閒時間增多,我會將精力投入在「心林相遇」的課程設計、網站內容與社群貼文等方面。然而,當社群經營出現疲乏時,容易變得懶散,甚至感到自我否定。若當月收入無法覆蓋支出,繳納信用卡費時便會感到緊張,金錢焦慮隨之而來。

特別是一邊斜槓經營「心林相遇」的社群與課程,這是我投入情感與時間的事業,但由於尚未產生穩定的收入,有時候也會懷疑自己:「我這樣是不是不夠好?是不是該找一份『固定月薪』的工作?」

但每次快要失去信心時,我都會提醒自己,這是一個過程,不是一場立刻回報的比賽

如何找回生活的節奏

我本來就是一個重視生活與工作的平衡的人。即使現在是自由工作者,我也不會過度壓榨自己。有時候廢一點,也沒關係;有時候進度慢一點,也沒關係。

這一年,我學會了一件事:自由工作不是每天都處在巔峰狀態,而是允許自己有起伏,允許自己照著「人」的節奏過生活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步調,不用一定早起才算成功,即使你的作息與別人不同,但你也有責任感完成應該做的工作,別人無法對你說嘴。不過我還是會調整生活作息,保持運動習慣,讓自己的狀態保持良好有精神,把能做的做好,把不能控制的放掉,相信自己會慢慢走向穩定。

成為自由工作者後,我體會到的「時間自由」不只是睡到自然醒,而是把時間花在自己覺得重要的事上。而遠距工作的本質,不只是換個地點上班,而是學會怎麼在不確定中創造自己的穩定節奏。

如果你也在找尋屬於你的工作與生活方式,也許你可以試著問問自己一句話:我真正想過的生活,是什麼模樣? 然後勇敢一點,一點一點去靠近它。

自由不是夢幻,是對生活的承擔,雖然如此,我還是認為時間自由,是生活裡最真實的禮物💐

時間自由

《圖片出處:https://www.freepik.com/》

學習心理調適

自由工作的第一年,我經歷了從穩定薪資到收入起伏的轉變。這種變化一度讓我焦慮,開始追著錢跑,也不斷動搖自己離開職場的初衷─追求遠距工作的自由。當收入不夠時,我會萌生回去職場的念頭,想著是否該投幾份履歷找份兼職,但這樣很可能又會被制度綁住,繞回原本想逃離的生活模式。

其實在離職之前,我就做足了功課,知道自由工作本來就伴隨不確定性,而這份不確定正是這條路的一部分。我要學會與它共處,並從中找到自己的節奏和方向。這一年,我花了很多時間和自己對話,調整情緒,時常回頭提醒自己當初為什麼選擇這條路。

尤其當我經營的自然療癒品牌在社群上貼文反應平淡,課程報名人數也不如預期時,真的很容易氣餒,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與價值,甚至覺得自己不夠有意志力、不被看見。但這段時間也教會我,沒有立即產生收入的階段,不代表我沒有價值─它或許正是自我沉澱與成長的關鍵時刻。

有時候收入高,不一定是因為我比較努力;有時候低,也不代表我哪裡做錯了。有些案子的出現,我甚至覺得是宇宙在適當的時候送來的禮物─像是知道我正在投入品牌初期建設,需要多一點時間練習與打底,於是空出幾個月讓我能精進技能、優化貼文、休息旅遊。

自由工作者的收入本就不是「固定給付」,它會受到季節性、產業需求、市場變動等各種因素影響。與其一直問自己「怎麼還沒賺錢」,我更願意問:「我現在投入的,是否真的是我想做的?」、「我能不能讓它做得更好一點?」

當我不再把收入當成唯一的成績單,也開始學會接納那些還看不到成果的努力。因為我知道,有些累積是無形的─雖然當下沒看到爆發式的回報,但只要持續學習、穩定行動,我就正在一步步走向自己理想的生活模樣。

給想成為自由工作者的你

當你有固定案源或是知道哪裡可以取得客戶,能穩定創造收入,心就比較不慌。這種安全感不是來自「一個超大的案子」,而是來自你知道自己「有能力再接到下一個案子」。

「降低物慾」是為了未來不穩定的收入做準備,觀察自己的生活結構,檢視有哪些支出是「想要」,而非「必要」。降低不必要的物慾,是為了替未來收入起伏預留緩衝空間。如果你和我一樣熱愛旅行,那麼更要懂得把錢花在值得的地方。旅費、自由、生活品質,這些都是你選擇自由工作者生活的理由,那就要有對應的財務準備,才能過上「喜歡的,而不是湊合著過」的生活。

提醒你:不要被社群上數位游牧者的亮麗畫面迷惑。那只是生活的切片,不是全貌。真正讓人能撐過自由工作的前三年,不是旅行的照片,而是有沒有事前做好心理準備與現實規劃。

如果你也想成為自由工作者、或正在適應這種遠距工作的模式,我想說的是:一開始不會很穩,真的會有失落和焦慮。但你可以練習把注意力放在你想過的生活樣子上,而不是別人的進度或成績。

成為自由工作者,不只是換了一種工作模式,更是一場自我探索的旅程。在這條路上,你可能會經歷收入的波動、案源的不穩定,甚至質疑自己的價值。但請記得,這些挑戰並不代表你不夠好,而是這條路本就充滿了不確定性。

重要的是,你是否願意在這些不確定中,持續前行,並相信自己的選擇。

當你感到迷惘或疲憊時,請給自己一些空間,允許自己休息,重新整理思緒。這不代表你失敗了,而是你在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,如何在自由與責任之間找到平衡。

你正在成為那個能夠承擔自由、享受自由的自己。

這是一段成長的旅程,願你在這條路上,找到屬於自己的光。

Follow us

品牌創辦人 Evelyn

擅長聆聽自然語言,也理解現代人的焦慮與低落。從財務專業走進山林與海洋,不是逃離穩定,而是在焦慮與內心豐盛感間找到平衡的方式如今,我將這段旅程轉化為陪伴的力量,透過自然引導、情緒練習與感官覺察,幫助人們找到屬於自己的療癒方法。我相信,情緒需要出口,願望需要行動,而真正的自由,從心開始

覺察

🌿準備好踏出這一步了嗎?

下載「自然覺察5日練習」

開始你與自然連線之旅吧~ 

一對一找回事業熱情諮詢

線上自然療癒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車0
購物車沒有商品!
繼續購物
0